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學術研究 > 專家觀點

《科學大家》專欄 | 學會與疫情共處:新冠疫情常態化意味著什么?

來源:日期:2020-08-07字號:

 2020年的開端,所有人都經歷了太多關于疫情的未知、病痛和恐慌。時值年中,正在大眾逐漸恢復正常生活節奏的當口,國內形勢突變,北京又有一次小范圍的疫情反復。雖說已經被及時有效地控制,但依舊為大家敲響警鐘:數字的清零不代表病毒已經遠離我們,反而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國內外的疫情形勢處在什么樣的階段?而普通大眾又應如何在點暴發成為常態的情況下進行正常的新常態的生活、工作?對于管理者和決策者來說,疫情成為常態,又意味著需要對什么樣的新變化進行權衡?

疫情陡生反復的北京目前已經逐漸恢復平靜,新增確診連續一周清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認為,對于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來說,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能否控制住疫,而是需要用多少代價控制住。顏寧說,國內整體的疫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而從研究者的角度看,她覺得每有一次小規模疫情爆發,都是一次摸索科學、理性的抗疫過程。

常態疫情,動態防疫

在北京積極精準抗疫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關于“第二波疫情可能在秋冬季卷土重來”的討論。然而這個問題在現階段還很難得出結論。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陳劍此前發布的一篇文章曾提到,有數據顯示印度、美國、巴西、俄羅斯每年新增的病毒人數占全球70%左右,因此全球范圍內這一波疫情能否結束還得看這些國家的情況。換言之,對印度、美國、巴西、俄羅斯來講不存在“第二波”這個問題,現在高峰都還不能非常明確地看到的這些國家,還處在第一波當中。

目前看來西歐控制的不錯,東亞也控制的不錯。對中國來講,可能將會面臨第二波疫情的挑戰。因為所有的呼吸道傳染病,如果沒有達到群體免疫,它的流行就沒有被完全終止。而冬天時病毒復制程度要增加,人們的室內活動要增加,兩個情況疊加在一起,會使得秋冬季第二波反彈的風險較大。

雖然目前還難有定論,但情況已不容樂觀。正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所說,世界各地在新冠控制方面出現了大分裂,這個分裂不僅僅是疫情方面的分裂,還是觀念上的分裂,抗疫策略上的分裂。

疫情之下人類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需要共同面對,就是以什么樣的防疫策略來迎接未來一年,怎樣同時保持并促進世界的交流和發展。對于美國和南美地區而言,如果持續疫情流行,人們需要思考怎么降低它的死亡率,避免醫療資源出現擠兌,同時保持最低程度的經濟運轉。而中國的挑戰則更加巨大,因為我們的防疫目標定的非常高,就需要考慮下一階段我們和東亞地區、西歐地區如何互通,經濟如何發展。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想要保持經濟的活力,就需要連通世界,打開國門。這就意味著已經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將來勢必會面臨不斷地動態的少量輸入,這對于整個東亞都是極大的挑戰。亞洲的幾個國家,像新加坡、韓國等國目前控制得很嚴格,都很嚴格,歐洲則已經率先對美國打開,我們可以看看他們做得如何。如果追求零病例,防疫壓力將會非常大。除非再也不打開國門,否則國門一打開,零病例就不可能實現。

身處上海的張文宏最近也曾去上海的夜市逛逛,他觀察到現在南方的經濟都在慢慢地恢復,夜市也很熱鬧。“避免人群聚集、加強食物的交流防范、保持社區隔離、戴好口罩。如果這些點都能做到的話,我個人覺得將來在國內要逐步的進入到動態防疫中,而不是進行非常嚴格的控制。”張文宏說道。

救世的疫苗,遠水救不得近火

在疫苗出來之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際疫情很難終止,張文宏認為現在應當盡量把疫情維持在可控狀態,不要出現暴發或者大量成簇性的病例。在防控策略上,其實有幾種保持社交距離的做法,最厲害的當然是將城市封鎖掉,其次是關閉一些場所,第三就是讓城市慢下來。而一旦出現小范圍的散發病例,就會需要進行一定范圍的人員檢測。在有效疫苗問世之前,只能通過檢測劃出感染范圍隔離和預防。

很多人都焦急等待著疫苗的問世,然而情況并不樂觀。傳統意義上的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及其代謝產物,經過減毒,滅活或利用人工轉基因的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種類包括傳統疫苗,也就是減毒疫苗和滅活疫苗,新技術帶來的疫苗成功的只有重組亞單位疫苗,像乙肝疫苗和HPV宮頸癌疫苗是比較成功。核酸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這些疫苗在疫苗研制史上有重大進展,但還沒有成功上市的。研制成功的疫苗還是通過傳統的方法,技術會比較成熟,且有成功經驗。一般來說,傳統的有效疫苗是通過接種失活病原刺激接種人的免疫系統,使其產生有效的抗體。

要驗證產生的抗體是否具有保護性,要看有沒有出現重復感染的病例。如果出現重復性感染的病例才有意義。而中國的防疫做得比較好,所以目前沒有條件觀察重復感染的現象。張文宏認為目前的一些關于重復感染個例的報道都不足以證明現在的抗體是不具有保護性的。也因此他將觀察到足夠重復性感染病例的希望寄托于美國的醫療人員的持續觀察,“因為美國還是高發地區,有機會觀察到。”

與此同時,復陽與重復感染病例的病毒序列數據也不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如何區分這二者, 瑞士諾華制藥公司資深研究員史雋給出了一個簡單方案:如果能在第一次陽性的時候測序一次,第二次感染的時候再測序一次,通過比較就知道到底是二次感染還是潛伏在體內重新被激活。然而知易行難,目前還沒有足具代表性的測序數據,一方面測序的人比較少,不是所有被確診的人都會測序,而且復陽病例的比例還是較低的。

但抗體是否起到決定性作用也有待討論?,F在確實有數據表明中和抗體可以阻斷病毒感染,但清華大學終身教授祁海表示,不同的感染劑量可能癥狀不一樣,病毒復制的動態不一樣。

那么究竟抗體是不是具有保護作用的唯一因素呢?什么時候情況下需要T細胞參與?如果抗體檢測不到了,是不是可能因為有其他的獲得性免疫機制參與,病人還是可以避免感染呢?

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婵磥?,相比抗原連年變異、需要每年接種疫苗的流感病毒,目前新冠病毒的穩定性相對比較好,變異不是特別大。問題在于它產生的抗體會不會持續的時間很長?此外,??∑孢€提到,抗體是否具有保護性也很重要。以HIV病毒疫苗為例,它也會產生抗體,但是往往抗體沒有保護性。目前已經發表的新冠疫苗,絕大多數會產生很高比例的抗體,但這些抗體是不是具有保護性還未可知。

有效疫苗的成功誕生,從研發到真正能夠制藥需要面對重重難關。當年艾滋病出現的時候對全人類產生的巨大沖擊不亞于今天的新冠肺炎。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中,人力物力被長期地、持續地、大量地投入。遺憾的是,艾滋病到現在沒有一個有效的疫苗,并且沒有任何一個疫苗能看到希望。據??∑娼榻B,從制藥業的角度來講,研究一個原創性新藥和一個疫苗,平均花費時間是10年,耗費資金大概10億美元。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僅僅是疫苗研制中的一個里程碑,距離成功還有很遙遠的距離。目前為止,全球注冊的新冠疫苗研究大概133個,這133個主要是在美國、中國、加拿大、英國這些國家。尤其是中國,舉國家之力,投入巨大。

目前全球的疫苗研究,真正能夠經過前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的進入人體的才11個,這11個里有6個是中國的,有2是中美合作研究的。這當然和中國早期疫情爆發有一定關系。這些疫苗幾乎都會產生抗體,目前數據看安全性也比較好。

這十幾個疫苗中,有4個是滅活疫苗。滅活疫苗的生產工藝比較傳統或者比較笨重,它有一個問題是要大量復制病毒,病毒的危險性又非常強,需要在P3車間里進行生產,這樣在生產過程中難度會比較大。有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國藥集團武漢病毒所的疫苗已經進入三期。但是中國已經找不到病人了,所以現在準備在阿聯酋繼續研究??婆d疫苗則準備在巴西做研究,這樣他們會找到病人,也能找到預防的群體。有可能傳統型的疫苗會比較早的獲得成功。但是臨床三期的研究中,需要的樣本量非常大,管理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希望,但仍然有很大可能會失敗。

另外還有馬上就要開始臨床的Regenera的二合一的抗體,很被看好,因為過去在埃博拉病毒研究上是有成功經驗的。雖然不知道配對和所謂的抗體的混合對新冠病毒是不是絕對起作用,但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認為,Regenera的抗體的選擇很好,進度也不錯。但是如果兩個抗體活性差的太多,比如差10倍,這種配對有多大意義也很難說。

可以看出,無論是疫苗還是特效藥也好,要真正研發成功中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精準防控,防疫與恢復經濟并行

疫苗的開發需要時間,但事實上如果整個世界保持現在這個狀態將是非常危險的。據張文宏估計,即使樂觀一點,疫苗研制非常成功,今年年底出來再擴大產能,全世界也得明年年中才能用上,那么就還有9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這期間風險極高。

“所以最好的一個經驗還是要發動民眾,目前這種情況下保持有效的社交距離是非常重要的。”張文宏說。大范圍的人群聚集,沒有有效社區隔離的,特別是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風險是極大的。為什么影劇院開的這么晚,主要原因就是電影院相對比較聚集,所以才比較謹慎。如果整個社會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出現高風險區域,我們就可以拓展社交活動范圍。

“北京這次做得非常好,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典范。”專家們屢次強調這一點。北京的爆發再一次出現在農貿生鮮市場,首先再次警示了這樣的地方是非常危險的,在什么情況下會導致爆發,這是第一點需要學習的。武漢毒研所的石正麗將農貿市場比作“病毒傳播最好的載體”,因為無論是人口的密集性,還是物品交流的廣泛性,它的環境都適合病毒的傳播。通風設施差、陰冷、潮濕的農貿市場里,一旦病毒被人排泄或者傳播到其環境中,它的相對存活時間都會相對長一些。因此需要對具有類似特點的場所進行重點、精準地防控。

那么如何進行精準防控?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采取精準防控以后,檢測做到什么量級。是只對高風險區域進行全面檢測,還是擴大檢測量?將來各個城市一旦出現散發病例,是將防控工作精準地放在一個街區還是放到更大的區域?這次北京精準防控的模式可以作為全國學習的范例,但不見得全國都采取一模一樣的防控方式。北京是全國的首都,它整體采取偏嚴的防控態勢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全國都偏嚴,下一階段經濟重啟和國家邊境的重啟都會遇到一些困難。秋冬季來臨以后,我國要怎么走,政策制定者還面臨挑戰。

檢測工作的邏輯:越早越好,銜接隔離

常態化防疫,檢測將是重要環節。然而是否檢測,誰能檢測,什么時候檢測,不同的國家都會有做法上的差異,甚至南轅北轍,以至于在有些國家,檢測和防疫則上升成了社會公平等政治層面話題。

史雋從國家層面分享了不同的檢測方案。綠色線的幾個國家,根據統計數據可以認為他們的疫情基本上結束了。而第二行黃色線的,是已經快要結束的。最后一行則是完全沒有控制住的。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最上面的兩個是冰島和盧森堡。

冰島是人口密度很低的島國,他們做了很多歐洲國家沒有做到的事情——大規模檢測。冰島有一個生物公司叫做deCODE,做生物信息學測試非常著名的公司,新冠疫情以后,冰島很快開始由政府和deCODE一起合作做大規模檢測。在美國還在說只測從中國來的或者給和有中國旅行史人的有接觸的人做檢測的時候,冰島全國的人只要想測都可以測,而且他們做了大量的基因測序?,F在能看到的病毒序列共享,很多序列都是從冰島來的。僅在3月底的時候,由于很多國家都在做核酸檢測,導致核酸檢測的化學試劑和材料短缺,冰島曾經中止過一段時間。后來這個問題解決以后,他們就一直在進行非常大規模的測試。

再由右上角的圖可以看出,從2月21日到現在,冰島的檢測量一直非常大。他們真的做到了全民檢測,只要想測,就給你測。冰島這個國家完全沒有關學校,別的國家不上班,他們則基本上正常。當然這與人口密度也較低,又是島國有很大關系。他們的基本策略就是檢測,測完以后建議居家隔離,這樣就可以把疫情控制的非常好。雖然它的確診人數,相對人口比例很高。第一個國家報道的大規模的無癥狀感染者比例的研究是從冰島來的,但這個國家做的還是很不錯的。

另一個類似的國家就是盧森堡。盧森堡一開始的檢測量也非常大。第二行對比的是三個國家:韓國、德國和瑞士。韓國早期的時候因為輸入性病例有暴發現象,也進行了非常大量的檢測,檢測以后隔離,疫情很快就控制住了。德國有一位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他一開始很快就做出了核酸檢測,而且敏感度非常高,根據他發表的文章可以檢測到5copies/ml,所以德國也是大量的檢測隔離。我跟歐洲的同事了解過,德國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是停課,鼓勵在家上班。但是他們5月份的時候已經逐步開放,現在就有了一個小的回升,因為從屠宰場里東歐來的工人感染。瑞士的模式和德國差不多,也是大規模測試,但控制得比德國更少一些,他們沒有嚴格執行居家令,中間停學了兩周,然后很快就開放了,也沒有嚴格禁止聚眾活動之類的規定。

第三行有印度、瑞典等。值得一提得是瑞典這個國家,它基本執行群體免疫政策,不關學校,什么都不關,最終目標是群體免疫。但是現在被極大詬病,因為它的疫情一直處在上升趨勢。再后面就是英國和美國。通過各個國家的數據和檢測量對比,不難看出,越早大規模檢測,控制的越好。美國現在檢測量才開始放大,但是他們已經錯過了一開始檢測的黃金時機,想要追著測,是很難再把疫情控制住的。因為如果在確診病例已經成指數上升趨勢之下,還不能強制隔離已確診人員,再加上無癥狀感染者可能造成的傳染隱患,疫情控制難度才會如此之大。

檢測的準確率本身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據顏寧觀察,目前世界各國的檢測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率,這個過程中,試劑盒的敏感度是關鍵點。敏感度高的,史雋以德國為例,根據Christian Drosten發表的文章,德國的試劑盒能檢測到5copies/ml,文章中9個病人基本上在整個病程,即從有癥狀開始一直到28天都能檢測到,各種樣品基本都可以檢測到。但美國的檢測數據是做不到德國那樣的。美國的試劑盒來自很多公司,光是整個馬薩諸塞州就有很多公司加入。馬薩諸塞州比較好的試劑盒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Broad Institute,他們現在也能做檢測,可以做到200 copies/ml。如果敏感度不高,取樣時候要取鼻咽拭子,等病程后面一點的時候,在樣本里也不一定能夠測出來,所以準確度不好說。目前美國估計核酸檢測大概有20%的假陰性。別的國家則還沒有看到很好的統計。

試劑盒靈敏性越好,檢出率的越高,但檢出率的體現還可能和這個疾病的特點有一定關系。據??∑娼榻B,新冠肺炎患者基本都有短暫的病毒血癥,病毒復制的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現在檢測標本基本上是口腔或者鼻腔,這些部分的細胞里面病毒復制水平比較低。所以如果抽血檢測,PCR陽性率不會太高。如果用肺泡灌洗液,檢出率會接近90%以上,在上呼吸道或者口腔鼻腔,又在20和30左右,這都是和疾病本身的特點有關系的。血清學檢測總體來講它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相對來說都比較高。此外,PCR只是在病毒復制這期間能夠查得到,而血清檢測持續時間會比較長,所以血清學檢測的可信性更好一些,但不是說PCR檢測不可信,而是因為它存在的陽性時間比較短,上呼吸道的陽性率比較低,所以這樣會有很多漏檢的。

陳劍對美國的確診、檢測和陽性檢出率做了詳細比對。上圖是它的總檢測數,最上面這根線是每天檢測數,從最早每天大概檢測15萬到現在每天能夠檢測50萬到60萬。檢出率是綠色線,前一段時間下降很快,有一段時間差不多20%左右,也就是5個人里面檢出來1個人,這肯定說明檢測是不夠的。因為這個數字在中國的較高峰時期,即2月份的時候,我們大概30個人檢測出來一個人。武漢則相對比較高一些,大概3到4個人檢測出來一個。韓國的這個數字,是80:1,后來增加了,最早的時候是大概20到30個人左右能夠測到一個。所以說美國的數字在前一段時間下降到5%左右,這其實和中國、韓國疫情暴發時候的檢出率非常接近。不過美國最近反彈了,往上緩慢增加。

陳劍還對總共檢測和確診率做了一個比較。從美國全國平均數據來看,大概10:1左右,有的州特別高,阿拉斯加120:1,蒙大納接近100:1,也有特別低的州,比如麻省。如果看新的數據,現在紐約和康乃狄克州還是很高,紐約目前的檢測就比較充分了,接近100:1。這里可以看到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紐約,新澤西,康乃狄克州,倒是相對其他一些州算比較低的。美國的各州差異非常大,有些以前比較嚴重的州,現在檢測也挺充分的。

日前美國CDC主任Redfield曾公開表示,美國的確診人數可能是只占感染數的10%,總共感染數大概2000萬。在史雋看來,這是有數據根據的。實際上其實不只是美國,歐洲的很多推測也差不多,他們認為每個確診的對應有8到10個沒有被檢測出來的,很多是根據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的數據在做比較?;旧线@個數值范圍,他們認為應以1:10的比例來算。

上圖的數據是美國最新的數據,COVID-19 Tracking Project,這是每天公布都會更新的數據??梢钥吹矫绹鴸|北部基本上是非常大的峰值,然后在4月1號的時候慢慢下降。目前中西部稍有上升,非常差的則是南部和西部,一直在往上升。之前它們并不是很嚴重,當時據說南部和西部控制住了,只有東北部受紐約影響一直不是很好。

上圖已經非常直觀了,用顏色表示,幾個南部和西部的州比較差,而東北部已經好很多了。

上圖以10%為分割線,測試陽性率10%以下的州在左邊,測試陽性率高于10%的州在右邊。最高的是亞利桑那州,遠超其他州。這個檢測陽性率可以對比德國來看。德國在5月份開始討論檢測的充分程度開始說起:眾所周知,疫情一開始受影響最大的是老年人,因為檢測量不夠大,只能有癥狀的人才能檢測,而老年人又更容易出現癥狀。所以那時候檢測分布確診人的年齡都偏高。當時他們比較了荷蘭和冰島,荷蘭那時候檢測量還不夠大,冰島檢測量則如前文所述,非常大。按照人的年紀分布,那時候荷蘭的檢測峰值在55歲左右,冰島則是在40歲到45歲之間。當時德國著名的病毒學家說德國的檢測數據非??拷鶏u,所以他認為他們的檢測量已經足夠大,能夠反映真實情況。當德國決定開放,慢慢恢復正常的時候,檢測陽性率就是8%。

現在波士頓所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檢測陽性率差不多有一個多星期處在2%以下。把檢測量放大之后,馬薩諸塞州控制的比較好,低于10%,控制的還不錯。但是高于10%的州就還存在較大問題。

上圖可以看出,美國總檢測量一直在放大,死亡率則在整體地降低。一直在增加的檢測量相較一個月前基本上翻倍。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為計算美國每天應測試多少才足量而建立了一個模型,開始設限為50萬?,F在才剛剛達到這個量,差不多能夠把所有感染者都找到。那為什么檢測量在提升,確診人數也有所增加,然而死亡率卻降低了呢?

有一些分析,比如這個來自美國CDC的圖就能看出,檢測量放大以后,確診人數按照年齡分布,年輕人基本上保持不變,但50歲和65歲以上的就明顯降低了。這說明美國中老年人確實在注意保護自己盡量不要感染。而檢測量放大后能找到更多年輕人,他們不一定有癥狀或者有很輕的癥狀,但他們可以通過檢測手段被找到。

上圖更加清楚地顯示,中老年人確診率越來越低,但是年輕人在確診的人數里占的分量越來越大。

目前很多美國媒體在討論美國是否正在經歷第二波疫情,也有人認為第一波還沒完成,只是平臺期拉長了一些。史雋認為現在談論這個問題還沒有足夠證據支持,由于確診和死亡會有一定的滯后效應,因此難以預測死亡率是否會在數周內突然增加。

傳染病有不同的感染形式,包括顯性感染,就是病人出現發病癥狀。再有隱性感染。一般來說隱性感染的比例遠遠要高于顯性感染,新冠病毒肺炎也不例外地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會有相當多的無癥狀的感染者被發現。??∑嬲J為這是合理現象,甚至根據現有的數據看,這種無癥狀感染者的比例可能會比我們最初判斷要高得多。

美國增加檢測量但收效甚微,在張文宏看來是因為美國只檢測而做不到充分隔離,這對于控制傳染遠遠不夠。檢測量增大只有在有效的隔離和追蹤的情況才會對控制傳播有價值。不論有多少人已經感染,現在要做的是找出潛在的感染人群并阻斷他們成為感染源的路徑。美國在有效隔離和追蹤方面做得非常不充分。相比之下,武漢的全民檢測用10天到20天的時間在一千萬人中只發現了300個感染者,之后做好了隔離和追蹤。在張文宏看來,雖然經濟效益有所損失,但從社會學以及疫情防控的角度來講,很快控制住了一個國家的疫情,是值得的。

不止經濟損失,還有新機遇

張文宏對北京的檢測成本做了估算,北京全員檢測需要幾十億元,但相比停擺造成的損失是劃算的。而北京后面要怎么做,取決于采取怎樣的策略。如果進行廣泛的檢測,可以維持經濟的繼續進行,因此在張文宏看來這種檢測是有價值的。

檢測的范圍和程度則需要決策者們更謹慎地權衡。出現多少個新的案例,要開始做全民檢測?是10個還是100個還是1000個?是有聚集的,還是已經在社區里傳播的時候?祁海認為需要找到一個臨界值。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疫情的反復,幾千萬人口的城市在真正有疫苗之前可能會有四五次規模不等的疫情。雖然檢測試劑的成本可以支持做多次的大范圍檢測。但還有其他的社會代價,這變成了度的問題,這個度該如何把握?

史雋認為這決定于檢測的時機,越早越好。一開始的黃金時期很重要,放大檢測量是很有價值的。不一定全民檢測,但是要檢測量足夠大,找到越多的病人越好,到后來反而大范圍檢測起到的作用會越來越小。??∑鎰t提醒對于全民檢測應該持慎重態度,可能加劇民眾恐慌,造成更大負面影響。以北京這樣的小范圍爆發為例,精準檢測和行跡追蹤就已經能夠達到足夠的防控效果時,疫情很快會得到控制。這種情況下進行全民檢測的措施反而得不償失。

不同的是,經濟效益的損失在數字上有十分直觀的體現。經陳劍的團隊計算,第一季度全國GDP的損失大概35000億人民幣左右。而武漢停擺一天整個城市損失則在60億元左右,如果北京停擺則損失更大,需要全國買單。也因此專家們十分欣賞北京目前實施的精準防控不停擺的做法,張文宏還稱其為“防控模版”。

當然,嚴格的防控措施,成本是非常高的。據統計,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是-6.8%,沒有疫情的情況下應該是6%左右,如此算來大概有35000億人民幣左右的經濟損失,也就是5000億美元。

經濟虧損是全球的現狀。今年IMF發布的全球經濟損失最新預測是-4.9%,比原來的-3%又惡化很多,而中國是唯一一個有正增長的經濟體。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國家在第一季度的嚴控起到了一定效果:可能短期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失,但是長期來看經濟增長的態勢或者趨勢還是比較好的。

由于疫情爆發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隨機性,陳劍團隊采用數學上的“隨機優化模型”對中國國內多個地區和全球多個國家做了“最優化的決策”的預測。從預測的結果來看,越封閉的地區預測結果相對來說會越好。但陳劍也說,“最優化的決策”絕非封閉隔離這么簡單,需要公共衛生、臨床、運籌學和管理科學的各方面的專家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做到。

對于國內而言,很明顯,受疫情打擊最大的的是需要人群聚集的行業,比如餐飲、旅游、酒店、電影、戲劇、音樂會等。但由于疫情改變了人類的行為,也有行業因此大受裨益,比如電商。去年開始國家已經開始電商進行政策支持,電商又受到疫情帶來的利好,所以今年發展速度很快。2019年網絡零售總額是全國總零售總額的20%。但疫情發生后,零售電商的滲透率在幾個月達到25%,年底可能突破30%??梢哉f,中國零售電商1年內完成了過去5到10年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情給電商帶來了非常好的機會。

這其中尤以生鮮電商的增速為代表。生鮮電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盒馬鮮生為主的線上類,一類是以永輝超市為主的線下轉型到線上,增長都很可觀。彼時線下的農貿市場、海鮮市場這些地方突然成了疫情爆發的原點,又時值春節,所以相比去年春節,生鮮電商增長了接近100%。

這樣的情況下,線下的商家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失。這些商家能否轉型?如果不能轉型,那旅游行業、酒店行業、會議行業等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這些行業一方面要遵循疫情本身的規律,另一方面還需要政策上予以扶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三级中字-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国产日韩欧美性爱图片-欧美欧洲亚洲高清